点亮建筑新梦想
LIGHT BUILDING NEW DREAM
BIMBOX | BIM的N个应用场景(二) 二维码
我们接着和大家聊BIM在我们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场景。 上一次我们说到了信息整合、场地分析、策划论证和可视化设计四个方面。BIM的N个应用场景(一) 它们是我们工程项目前期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从今天起我们要说的,是进入深化设计后的BIM应用。 5.协同设计协同设计是一种新兴的建筑设计方式,它可以使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通过网络协同展开设计工作,简单来说,就是把互联网这个带来便捷和效率的工具,引入到我们的设计中来。 其实,在传统的二维图纸设计中,互联网就已经被应用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数字化的CAD图纸,通过企业内部或者外部的互联网进行简单的协作,至少我们的设计师画完的图纸,得通过QQ或者邮件发送给其他人。 然而这种协作,在本质上,还是碎片化和割裂的,咱们的设计师绘制完成的图纸,配套的设计说明文件,还有相应的材料表,设计中发生的变更等等,都是在离散的状态下发送给其他人的,每一个文件都携带着独立的、不与其他文件相关联的信息。 无论是在初步设计、深化设计还是在施工设计阶段,一旦他人的设计思路或者文件被修改,那对于和他相关的设计师都是一场灾难。 一个房间的建筑设计出现了变更,那和这个房间相关的结构设计、设备设计、机电管线设计都会出现一连串的更改,而每一个环节的人都需要等待其他人的修改完成之后,再进行修改。 别忘了,可不是单单图纸需要修改,和图纸相配套的全部文件,都需要进行手动的修改,不仅效率低,还非常容易出现错误。 而BIM的出现,就能够有效地改善这种离散和割裂的设计环境。 BIM协同设计是在建筑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建筑的传统设计方式必须得到改变的背景下出现的,也是数字化建筑设计技术与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首先,BIM中模型本身的信息和它所携带的信息都是强相关的,我们修改了一堵墙、一扇门、一条通风管道,那么与这些设计相关的房间面积、门窗统计表、材料统计表、通风量计算等等,都能够自动进行变更。 BIM的底层逻辑:禁止一条信息独立变更,而不和其他信息发生关联的。 也就是说,当设计人员对设计进行了修改,他只需要在模型端修改相应的参数,那么与其相关的变更,也会自动跟随着传递到其他的协作者那里去。 其次,就是信息在协作者之间的传递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那就是每一个不同专业的设计师,不需要等待其他人将改动全部完成之后,就能够实时地参与到协作和变更中去。 比如,负责建筑的设计师变更了一堵墙所在的位置,那么结构专业的设计师马上就能通过互联网的提示,收到这一个变更,并且在他自己电脑中的模型中看到这一变更,他只需要参考着这个变更,去修改自己的设计就可以了。 同样的,他做出的变更,和这个变更所引发的一系列数据的改变,也都会传递给下一个协作者那里去。 BIM的协作中,可以通过给每一个不同的参与者赋予不同的权限,去修改自己负责的一部分设计,而不会不小心修改了其他人的设计,并且,每个人可以在同意的前提下将自己的权限临时性地借给别人,让别人也能够方便地帮助他进行修改。 目前,有很多企业应用了BIM,但还是维持着传统的,一个人完成工作后交给其他人的方式,这其实是比较落后的。 之前的节目我们说过,BIM是贯穿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到运维的整个周期的,这个协同设计,也同样可以从设计阶段扩展到建筑全生命周期,这就需要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方的集体参与,在协同设计中,可以用丰富的权限管理办法来保持协作和机密管理,因此具备了更广泛的意义。 6.性能分析什么是性能分析呢?这里的性能,指的就是建筑物本身的一些物理性能。 比如这栋建筑室内的采光情况啊,加入了通风系统的通风情况啊,加入了外墙保温和室内的暖气后的热能情况啊,加入了灯光之后室内的照明情况啊,还有建筑的墙、柱、梁等系统的受力安全情况啊,等等等等。 这些情况在建筑物实际建造出来之前,是无法实际进行现场考察的,那就只能在电脑中先进行模拟和计算,分析这些性能是不是能够达到要求。 利用计算机进行建筑,物理性能化分析,始于20世纪60年代甚至更早,早已形成成熟的理论支持,开发出丰富的工具软件。 但是在CAD画图的时代,无论什么样的分析软件都必须通过手工的方式输入相关数据才能开展分析计算,而操作和使用这些软件不仅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培训才能完成。 同时由于设计方案的调整,造成原本就耗时耗力的数据录入工作需要经常性的重复录入,这就导致建筑物理性能化分析通常被安排在设计的最终阶段,等到这一步达到了准确的要求,建筑都已经开始建造了。 那性能分析这种本来很重要的事情在很多时候就成为一种象征性的工作,走个过场,这本质上还是因为CAD绘图软件本身是不携带图形信息以外的任何信息的。 而在BIM模型中,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创建的虚拟建筑模型,已经包含了大量的设计信息,像几何信息、材料性能、构件属性等,这一点是BIM的底层逻辑决定的。 咱们举个例子,比如你在BIM建模的时候想画一盏灯,那么你是不可以随便画一个圆圈就代表一盏灯的,你必须在把这盏灯放到建筑中去,而在放这盏灯的时候,你就需要选择和设置这一盏灯的亮度,当我们在设计中放置大量的灯之后,最终建筑内部的整体照明度信息,实际上就已经被自动输入了。 再把这个数据导出到专门的照明分析软件中,这部分的性能分析就完成了,最方便的是,一旦模型中的灯发生修改,那么不需要人工去改动这些照明参数,它会随着设计的修改自动改变。 同样的,我们在绘制结构模型的时候,也一样必须设定每一根柱子和梁用的是什么样的材料,这些信息同样会和梁柱系统的三维模型结构一起,被自动导出到专门的结构分析计算软件中去。 这样,原本需要专业人士花费大量时间输入大量专业数据的过程,如今可以自动完成,这大大降低了性能化分析的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同时也使设计公司能够为业主提供更专业的技能和服务。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儿啦,咱们下期再见。
文章分类:
BIMBOX理论知识
|